“不会说话”的短视频,“主打一个没文化”
作者公众号
生活报首席评论员 静伟
(资料图)
最近因为要去北戴河,就在短视频平台上查一下攻略,所以短视频平台就不厌其烦地向我推荐类似的题材,其中就有这样一类作品,弄得我真的好烦。
打开视频,就是一个又萌又贱的声音在跟你“洗脑式”地唠叨:“去秦皇岛了!阿那亚礼堂看了,没花钱;东二路的海边日落看了,没花钱;阿尔卡迪亚大草坪去了,没花钱;赶海去了,挖了一大筐花蛤,没花钱;仙螺岛排队,人太多我没坐,在下面看看,没花钱;西港花园去了,没花钱;平水桥夜景看了,没花钱;秦皇小巷逛了,没花钱;山海关古城逛了,没花钱;渔田小镇烟花看了,花了点儿小钱,真的好震撼啊,下次我还来!”
这不就是“某某某到此一游”再加上个“没花钱”吗?这样“流水账”式的视频,在我看来,既没有愉人耳目的审美价值,也没有太多可供人参考的实用价值。你说它是游记吧,它也没告诉你哪里到底怎么好;你说它是省钱攻略吧,它也没说是咋省的,尤其是秦皇小巷那种地方,本就是让人“逛吃逛吃”的,没花钱,那你逛个寂寞啊?
可就是这样的视频,往往都是几万几十万的点赞,而且“放之四海而皆准”,被套用到各地的旅游攻略中去,充斥在各个短视频平台之中:“去青岛了”“去昆明了”“到南京了”……反正到哪儿都像是“蜻蜓点水”,最大的成就和记忆也就是“没花钱”。难道当你老了,回想起自己走过的这些乡村城市、山山水水,难道能够回想起来的,就是一个“没花钱”吗?当别人问起你去过的景点的好处时,你能说出的就是这些吗?
古人常说:“读万卷书,行万里路,识万种人,经万般事”,而这一切,都是为了增长见识,让自己成为一个更丰富、更开阔、更具成长性的人。如果只是走马观花,四处打卡,那不管你去了多少地方,也都不过是云烟过眼,转瞬即忘。而生产出再多这样“流水账”式的视频,也不过就是一堆堆白色的泡沫,除了影响别人的观感,什么也不会留下。
这样的游记视频,最大的缺憾,就是没有独特的生命体验。不是说,面对夕阳西下,你一定要说出“落霞与孤鹜齐飞”这样的诗句才算是有文化,而是哪怕你只能说出“真美”,但依然能够拥有那一刻的夕阳带给你的独特感受和专属记忆,比如你会记得夕阳下在海边相携散步的白发夫妻,那个礁石上独自垂钓的渔人,在母亲的注视下赶海挖沙的孩子,或者,就是你在那一刻的若有所思……
年少的时候,曾经很爱看三毛的游记,在她的游记中,你会感受到那种强烈的、专属于她(有时也包括荷西)的生命体验,因为她的经历和参与,那些风景于她、于我们就都有了别样的意义。在她的《万水千山走遍》中有一篇文章,给我的印象就挺深。她在秘鲁古斯各的一个广场上,买了一个吹七孔芦笛的印第安人音乐家向她兜售的门票。可等她晚上去看的时候,才发现观众只有她和助理两个人,但她还是认真地看完了所有的舞蹈和表演,而台上的表演者们也一点儿没有懈怠,卖力地完成了整场演出,并在最后给了她一个惊喜:这个印第安人音乐家,用芦笛为三毛独奏了一曲刚刚完成尚未命名的作品:“一只简单的笛子,表露了全部的情感和才华,这场演奏,是个人一生知音未得的尽情倾诉,而他竟将这份情怀,交给了一个广场上的陌生人。”这样的生命体验,无论是对于三毛,还是间接读到的我们,都会是一份美好难忘的记忆。
就像三毛说的:“旅行真正的快乐不在于目的地,而在于它的过程。遇见不同的人,遭遇到奇奇怪怪的事,克服种种的困难,听听不同的语言,在我都是很大的快乐。虽说一沙一世界,一花一天堂。更何况世界不只是一沙一花,世界是多少多少奇妙的现象累积起来的。我看,我听,我的阅历就更丰富了。”
很多年前我去过大连,当时很多特意打卡的景点,如今都已经想不起来了。但我至今还记得,我每天下午都在黑石礁的一个礁石上,晒着太阳听着海浪,躺着看易中天历史书的那种惬意;也会记得在滨海路上那个每到一个我想打卡的地方,都会主动停车甚至下车帮我拍照的的哥;还有我租住的那间半山之上,虽然条件简陋,但窗外就是山色鸟鸣的民房……这些记忆都与景点、攻略无关,但那却是独属于我自己的那一份小小的美好,而且,终生难忘。这就足矣。
旅行就是一个“见自己、见天地、见众生”的过程,而正如英国作家阿兰·德波顿在他的《旅行的艺术》一书中所说:“旅行的一个危险是,我们还没有积累和具备所需要的接受能力就迫不及待地去观光,而造成时机错误。正如缺乏一条链子将珠子串成项链一样,我们所接纳的新讯息会变得毫无价值,并且散乱无章。”你什么都没有准备好,那就很可能如入宝山而空手还,像猪八戒吃人参果,到最后也不知道是个什么滋味。
我们已经不可避免也无法拒绝地进入到了短视频时代,注定要面对大量鱼龙混杂、泥沙俱下的各种视频。这些视频中,不乏美好的、精致的、让人受益的作品,但也有大量粗制滥造、“不会说话”的视频,有如垃圾一样在污染我们的视听感官。除了我说的这种视频,还有很多视频,字幕错得简直让人没眼看,这里面固然有一部分是机器翻译的原因,但发布者就不能修改一下、平台就不能审核一下吗?对于错字的熟视无睹、习以为常,也让我们不由得对这样的短视频平台和内容生产者,有着“主打就是一个没文化”的印象。
媒体评论员曹林,就曾多次痛心地谈到由垃圾短视频造成的“文字失语症”:“看一些刷短视频长大的人和小编写的文字,真为文字感到心痛:别字连篇、不合规范不说,碎片化,没逻辑,绕来绕去,半天总说不到关键;粗鄙化网语化口语化,缺乏书面语的典雅;缺乏表达效率,热爱注水,又臭又长。”“文字失语症,失语的不只是文字,更是用概念和逻辑进行深层思考的能力,我们赖以表达的文字思维,不能被那些娱乐你感官的垃圾短视频给废了。”
如果我们总是喜欢“看图说话”,最后可能就会变得“不会说话”。像我举例说的那种“流水账”式的旅游视频,虽然看起来人畜无害,甚至有些人还会觉得“有点儿可爱”,但其实却暴露出了一个时代的浮躁与敷衍,苍白和贫瘠。
“不要温和地走进那个良夜”,在“主打一个没文化”的短视频时代,我们还是要有着这样一个起码的觉知。
Copyright © 2015-2022 海峡动漫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:皖ICP备2022009963号-10 联系邮箱:396 029 142 @qq.com